本周公布的海关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铜和原油进口强劲增长,铁矿石进口实现较为温和的上升,用于生产铝的原料--氧化铝和铝土矿进口激增。
从表面来看,这支持了中国商品需求走过阴霾笼罩的秋冬,将迎来光明的春天的看法。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大宗商品消费国。
但这些数字值得认真研究,看看它们是真正反映了中国对大宗商品需求的上升,还是其他什么因素在起作用,抑或是各种影响的合力效应。
以铜为例。海关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精炼铜进口较上年同期激增27.6%至652,474吨。
看起来不同凡响,但其中很大一部分增幅似乎是中国国内铜价与海外铜价之间的价差推动的。
巴克莱在3月21日的一份报告中说,交易员一直在上海期交所买入铜,并在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出售铜,因他们认为,人民币兑美元将继续贬值。
“这一交易导致上海期交所的铜价高于LME价格,以致于在LME买入实物铜,进口到中国,然后交割到上海期交所,就可以获利,”报告称。
“实物交易员对这一套利信号做出反应,将铜运往中国。另一个可以表明上海期交所和LME存在套利机会的迹象是,上海期交所可交割库存触及历史高点,而LME库存已降至2014年10月以来最低水准,”巴克莱说。
巴克莱的观点或许意味着,中国铜进口增加与实际铜需求上升的关系不大,反而是与试图锁定套利利润的交易员关联更大。
对于那些认为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好转实际上在带动中国需求增长的乐观看法而言,这并不是个好兆头。
铜故事中有一个部分确实支持国内市场活动升温的观点,那就是2016年前两个月铜矿砂及其精矿进口量大增57.5%至263万吨。
这表明中国冶炼活动在升温,这对于需求而言或许是一个积极信号,但只有在这些铜矿砂和精矿被消耗掉而不是被储入仓库的情况下才是如此,不过现在还不能确定情况确实是如此。
**铁矿石价格受情绪驱动**
中国铁矿石的进口看似也比钢铁的实际需求要更强劲一些。今年前两个月中国共计进口1.558亿吨铁矿石,较上年同期增加6.4%。
尽管钢铁业人气的确有所改善,但铁矿石进口的增长更有可能的原因是,钢铁厂趁亚洲铁矿石现货价格处于低位重建库存。
今年1月到2月中旬,铁矿石价格接近纪录低位,不过此后已回升,并呈现更为剧烈的波动,其中以3月7日20%的飙升幅度最为抢眼。
当时价格的飙升是因为周末中国两会会议传出利好消息。不过这一态势在随后一周内被逆转,表明在大连商交所期货交易增多的情况下,铁矿石定价越来越受到情绪的驱动。
一方面春夏季建筑高峰季,钢铁需求上涨很可能兑现,另一个对于中国钢铁厂的一个利好消息是,今年前两个月钢铁产品的出口也保持的不错,仅较上年同期下降1.3%至1,785万吨。
鉴于已有越来越多国家已经或者正考虑对中国的出口钢铁征税,当前的出口状况算得上是好的,说明他们似乎能够为自己的产品找到另外的市场。
铝生产商面临的出口环境更为艰难,今年前两个月半成品出口下降23.8%至59万吨。
虽铝出口仍艰困,但价格上涨看起来似乎激励了中国冶炼厂重返“游戏”。
上海期交所主力合约自去年11月所及纪录低点已累计上涨18.3%,周二收于每吨11,515元人民币。
这个价格恰略高于11,500元,即北京行业咨询机构AZ China在3月9日报告中所提到闲置炼厂可复工的关键水准。
价格攀升似乎也带来氧化铝进口的增加,今年头两个月氧化铝进口增加23.1%,铝土矿增加52.5%。
不过,铝冶炼厂的复工亦有可能会限制价格涨势,这在上海期交所的期铝合约走势中或已有迹可循,自3月8日以来铝合约大体仍限于区间波动。
今年前两个月原油进口增加9.3%至5,849万吨,相当于每日进口712万桶左右。
不过同期的成品油出口则巨增60%至600万吨,约合每日出口73万桶,这暗示大批量的进口原油只是被加工成了油品并出口。
总而言之,大宗商品进口数据显示,中国对自然资源需求仍保持稳健,不过这并不一定是说明经济重拾动能的迹象。